什么是验厂思维?
就是为验厂准备一套虚设的制度,准备一套虚假的记录,应对客户或第三方机构的查核,就应对那几天审核。
进出口企业成为信用建设的排头兵,原因在诸多进出口企业体系相对较为健全,而且受到了苛刻客户的严密监管,所以相对来说管理相对规范。在进出口其中推行信用体系,相对来说效率更高。
但事实是,由于不同的客户在推行同宗同源的但要求有一些区别各种体系的时候,企业都疲于应付,以至于不少企业形成了专门的应对客户审核的验厂部门,甚至固化成了验厂思维。
套路一堆,记录全靠编,除了应对验厂的人员应对能力有所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制度体系建设基本上是原地踏步,企业生产、管理、运营中的隐患该存在依旧存在,要出的问题还是一堆。这就是这几年验厂后遗症,验厂的名堂越来越多,但能够持续提升的真的不多。
特别是涉及国际贸易交付的复杂性,供应链的脆弱极容易造成国际贸易的中断,各种隐患都存在交易的各个环节中,如果企业不能采取合规、规范流程控制节点差错、问题点,保障交付的稳定,对于交付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一定的预警意识,出问题也是早晚的事情。
摆脱验厂思维的关键点:
1. 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未来在信用和大数据的加持下,信用管控是企业的财富和财产,做的好,可以赢得更多订单。
将相关内容整理成关键节点披露给更多的监管方和关联客户,赢得客户更多信任,变被动为主动,这类的企业未来也会占据竞争的主动权。
2. 公司的领导层应该充分重视,从就有的验厂思维中摆脱出来,梳理公司的业务流程和核心制度,认识到商业环境的巨大变化,迎接在不确定性时代的挑战。
提升领导的认知非常关键,其实很多时候领导层是有心想规范化,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误导或信息传递失误,对于公司的程序持续改善只能暂时搁置了,所以很多时候,问题就被无限期拖延了。
3. 推进企业的全流程的信息化建设,摒弃那种为了一个项目而上系统的思维或思路。
目前监管层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求越来越高,因为在信息化的前提下对于企业的监管会更高效更有力,所以任何应对式的信息化建设或倒灌式的信息化打补丁的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很多企业已经吃亏了,将企业的业务实际情况和信息化建设融合在一起,推动企业的全流程信息化建设。
4. 推动人员素质全面推升,企业的脱胎换骨,靠企业的人员素质提升。当企业的素质提升,能力上一个台阶了。
其实很多关键项目,关键流程控制都能够迎刃而解,我们也看到不少项目优化的过程就是企业人才沉淀的过程,推动企业的内部培训持续优化和迭代。
5. 从一个节点或某一个模块开始推动企业的流程标准化,让某一个模块先尝到甜头,然后在推进整个的流程规范化,这样相对来说阻力就会小点。
有很多企业思维根深蒂固了,很难影响或改变的,或则涉及到太多利益的切分,很难变革或调整,这是相当致命的,很多时候就只能慢慢耗下去。
可以先从进出口自身开始改起来。当这一块相对较顺的时候,在同步复制到内审、安全、人事可能效果会就会更好点。当然不同的企业的实施方式或推进的方式可能会有所区别,但任何好的方式或点子都值得尝试。